2024年6月28日至29日,第七届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(IFOLCE-7)暨第四届世界汉语研讨会(WCS-4)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。本次会议主题为“中文教育本土化研究”,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、80多所高校的150多名语言学者和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参会。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璜夏、龚伶俐应邀参会。

李璜夏和导师药盼盼副教授合作的论文荣获“孙德金青年优秀论文奖”提名奖。此次会议从从三十余篇论文中遴选出3篇论文,颁发“孙德金青年优秀论文奖”(Sun Dejin Young Scholar Theses Award; SYSTA)(其中2篇为提名奖)。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赵杨院长为获奖者颁奖。
李璜夏同学在会上做了题为“汉语二语者如何编码汉字位置:基于ERP的研究”的报告。该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与词汇判断任务,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(ERPs)探究在孤立词识别中,正字法表征预先激活时,高水平汉语二语者汉字位置加工的时间进程,以及词频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。


在分论坛上,由江新教授指导的22级硕士研究生龚伶俐做了题为“词间空格对汉语母语者和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拼音阅读的影响:来自眼动的证据”的报告。该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,发现词间空格对汉语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拼音阅读的影响不同,但没有发现词间空格对二语者拼音阅读的影响随汉语水平发生变化。

两位同学的报告引发了现场师生浓厚的兴趣,她们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。
撰稿:龚伶俐
排版:龚伶俐
审核:江新